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专题>双保行动专题

五措并举 凝聚合力努力将双保行动落到实处(重庆渝北)

发布时间:2009-11-05      来源:        打印       分享到

 

开展保增长保红线行动,是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大决策,准确执行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举措。2008年以来,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五措并举,凝聚合力,深入开展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全面探索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区GDP实现17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61亿元,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预期计划,落户我区的国家扩大内需项目和市、区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土地资源保障持续有力,土地共同监管机制初步形成,违法用地数量明显下降,土地管理秩序日益规范,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为确保双保行动顺利开展,落到实处,区政府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联系副主任、区国土分局局长任副组长,区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双保行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情况汇报,决策部署“双保行动”重要事项。各镇街、各园区(新城)管委会也相应组建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并定期向我局报送项目用地需求,协助做好用地报批,我局每月定期编发《土地征收供应月报》,通报重点项目用地进展情况,各部门切实做到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有力保障了双保行动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二、强化宣传效果,营造浓厚氛围

 

开展双保行动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职责,必须通过宣传报道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氛围。一是抓好集中宣传。利用“6.25”、“4.22”、“12.4”等纪念日、活动日,全面宣传报道保增长保红线行动的重要意义和推进情况,努力做到深入人心。二是抓好干部培训。与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建立领导干部国土管理专项培训工作机制,将国土管理法律法规纳入了全区各级干部定期调训内容,成功举办区、镇、村(居)干部国土培训班,轮训500余人,引导了广大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和执行国土法律法规。三是抓好媒体宣传。印发了《关于开展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集中宣传活动的紧急通知》,组织了中央、市级媒体集中报道渝北区国土资源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经验,《今日渝北》杂志社开设了“国土资源管理知识专栏”,渝北电视台开设了“守土有责”专题节目,渝北网、区政府电子显示屏集中播出宣传标语,每个镇街和园区悬挂了宣传横幅标语。通过一系列措施,营造了落实双保行动,强化土地管理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优质服务,保障项目用地

 

保增长的核心是保障发展,在确保依法用地、科学用地的前提下,我局千方百计创新工作思路,优化服务模式,转变用地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深入推进双保行动,不断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今年以来,我区顺利报批征地22宗,面积15330亩,已实施征地补偿安置14055亩,供应土地46宗1483亩,有力保障了江北机场第二跑道及配套设施工程、保税港区、渝利铁路、观音洞水库等重点工程项目和扩大内需项目建设用地。一是摸清需求,提前谋划。年初,我局主动与区发改委等部门联系,摸清全区扩大内需项目和新增投资计划项目用地需求,建立台账,掌握用地规模和时序,提前做好谋划。二是全程督办,限时办理。对扩大内需保增长项目全部实行绿色通道服务,凡是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需要调整规划的,成批打捆编制规划修改方案,集中召开听证会,并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审;在办理用地项目预审时,一律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或报市审批;对符合先行用地条件的单体工程用地,建设单位在开展初步设计的同时,我局与区发改委、区规划分局等部门即启动无缝对接,跟进服务,指导用地单位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报先行申请用地。三是拓宽思路,大胆探索。出台了《渝北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办法》,编制了全区集体建设用地复垦规划,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选定了茨竹、兴隆两个项目区,计划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800亩,预计完成后可获得“地票”600亩左右,目前,正有序组织设计和清理补偿工作。在深入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拟订了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暂行办法,正广泛征求意见,力求化堵为疏,引导设施农业依法有序用地,助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强化节约集约,抓好用地挖潜

 

我区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资源紧缺,而保增长扩内需项目用地钢性需求大,为此,我区在落实新增建设用地的同时,狠抓了节约集约用地和存量挖潜工作。一是强化项目准入审查。出台了《重庆市渝北区工业项目准入管理暂行办法》、《渝北区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审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各类投资项目的投资规模、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等作出明确要求。其中,进园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得低于3000万元,投资强度不得低于350万/亩、产出强度不低于650万元/亩,对没有审查通过的项目,相关职能部门一律不得办理准入手续。今年以来,经过审查已拒绝不符合要求的投资项目4个,用地570亩。二是强化项目用地跟踪监管。对占地30亩以上、投资5000万以上的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由区政府区长任组长,区审计局、区国土分局等相关部门组成审计监督小组进行审计监督,凡擅自减少投资规模或未按投资约定实施建设项目,一律追偿已享受的各种优惠,并削减土地供应,今年以来,已削减用地规模达200余亩。三是强化闲置土地清理处置,今年以来,已处置闲置土地21宗、788亩,其中,收回储备1宗202.65亩,已督促开工建设18宗、486.6亩,正协商收回2宗、98.85亩,责令限期开工40宗、1949.7亩。四是强化工业用地节约集约评价。今年5月,在全市率先完成了重庆空港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为全面掌握辖区工 业用地集约利用状况,促进园区用地挖潜、实施动态监控奠定了基础。

 

五、强化执法监察,构建共管机制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执政之基,发展之本,全区上下在落实双保行动中形成共识:必须防范借保增长为名乱占滥用土地,必须立足长远发展,加强耕地保护,强化执法监察,落实共同监管,切实构建保红线、促增长长效机制。一是细化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年初,层层签订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分解下达了指标任务,并将其纳入各镇街及区级相关部门及主要负责人年度目标考核主要内容之一,年终由区目标办会同区国土分局、监察局逗硬考核。二是落实耕地占补平衡。2008年以来,我区通过缴纳费用、异地平衡等措施,不折不扣履行了耕地和基本农田占补平衡义务,确保了全区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动态平衡。同时,为切实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成熟度,增强后备资源,我区计划在2010年前,投资3760万元,在龙兴等镇实施13个区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开发整理土地32100亩,预计可新增耕地3200亩。三是构建土地管理长效机制。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土地执法长效机制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从建立土地法律法规宣传常态机制、土地共同监管机制、违法用地发现机制、联动查处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和具体考核要求,并通过日常监管抽查、纳入年终考核、定期通报评比等强有力的措施,大力督促落实。四是强化违法用地巡查共管。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土地动态巡查监管的通知》,组建了区级相关部门联动巡查机制,在我局建立了土地巡查办公室,明确了违法用地发现和移交机制。我局也配套印发了《执法监察动态巡查暂行办法》,明确了违法用地动态巡查处置操作细则,细化巡查责任,落实责任追究,有力提升了违法用地巡查效果。今年以来,通过责任责任明确、覆盖全面的巡查监管体系,共发现违法用地线索52条,涉及违法用地36宗,依法查处违法用地106亩,收取罚没款28万元,违法用地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五是强化土地管理问责警示。2008年以来,因辖区土地管理不规范、耕地保护未落实、违法用地制止不力等原因,我区对11名干部(包括6名处级干部)进行了纪律处分,其中党内严重警告4人,党内警告5人,行政处分2人,并对35名镇街及园区处级干部予以诫勉谈话。通过落实问责,在全区上下强力营造了依法管理、依法用地的浓厚氛围,全面推进了保增长保红线行动提质增效。

请下载附件:

【 字号:

关于本站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技术支持: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Copyright?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47877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分辨率1024*768